女孩不像男孩那样独立和竞争,因此她们会渴望父母更多的爱、渴望拥有更多的知心小伙伴,她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可和尊重。因此,一旦女孩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破坏,她就会感到很受伤,假如长大以后还是这么敏感,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玻璃心”了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,某某女孩因被男友抛弃而做出傻事的原因。
“玻璃心”可以预防么?可以!
我们先来作个比喻,身体的痛和心灵的痛都是痛。我们都知道,身体痛点低的人对疼痛是很敏感的,即使仅仅是擦破一点皮,他们也会感觉到超乎常人的疼痛。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作“痛觉阈限”,也就是当一个人正好可以感觉到若隐若现的疼痛的时候,至少需要多疼——比这个疼再轻一点点的话都无法感觉到。
每个人生来痛点不同,但是,痛点也是可以提高的。
古人说“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”,这个现象用心理学来解释,就是感觉适应——增强气味,加长闻这种气味的时间,然后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气味之后,不论香的臭的,都能不当回事了。这个道理用在痛觉上也是一样的。常打孩子的父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:经常被揍的孩子就皮实了,再打也不管用了。
我们再从躯体转回心灵,就可以知道:提升“心理痛点”,需要小公主在真正的挑战来临之前,先体验足够多、足够强的挫折。笔者并不是说要当父母的去骂孩子,因为语言暴力的副作用是很大的,难以挽回的亲情损伤倒是其次,最头疼的是许多孩子承受不住责骂,内心的某个角落悄悄地扭曲了,反倒为将来的人生铺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绊脚石。因此,骂孩子是得不偿失的。
但是我们依旧有办法:我们可以用替代性的方法。这个在心理学中叫做观察学习——通过旁观的方式,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。此处即是观察别人的挫折经验,来使你的小公主知道,世界不完美,人生不完美,你也可能会栽跟头……但是,一切都还没有那么糟,总能找到办法!
一位有经验的爸爸曾这样说过:
我的女儿很敏感,因此我和她妈妈对她讲话时,从来都是用最温柔的声音、最和善的态度。但尽管如此,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,都会让她受到伤害。
后来我意识到,继续这样下去对女儿的成长并不是好事,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提升她的心灵“痛点”。
有时,在大街上遇到乞讨的老人或孩子,我就会告诉她,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很多人没有饭吃、没有房子住,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。
此外,我还带她到贫困山区里体验了一次生活,回来后,她跟我说:“爸爸,那些山里的孩子好可怜呀。”
我便跟她说:“可是,他们没有哭,没有闹,都在很努力地生活呢。”
女儿便说:“爸爸,我觉得自己好幸福……”
假如父母能够多带小公主看一些外面的世界,就会发现女儿不再深陷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了,当女孩的眼界放宽后,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痛苦时,女孩就不会那么敏感、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了,而且她的爱心也随着她的年龄在一点点地增长。
文章来源:转自心灵咖啡网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